12月24日至2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安陽市調研,深入了解河南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情況,并慰問一線工作人員。
24日一早,黃潤秋首先來到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聽取生態環境綜合管理平臺及大氣環境監測預報預警系統運行情況匯報,而后又來到河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專班辦公室,看望慰問工作人員。他表示,“十三五”時期,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齊心協力,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圓滿完成。面向“十四五”新征程,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加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工作原則,助力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黃潤秋強調,改革創新最大的活力蘊藏在基層和群眾中間。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要更加深入一線,多走出機關大門,多走進群眾中間,立足群眾需要開展創新性工作,謀劃實施新招實招,展現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的能力與擔當。
南水北調是跨流域跨區域配置水資源的骨干工程,東線、中線一期主體工程建成通水以來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人,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做好南水北調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意義重大。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性工程。黃潤秋來到穿黃水生態科研工作站,聽取工程運行及沿線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介紹,并察看現場取水水樣檢測數據結果。他表示,南水北調是重大的國家工程,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統籌謀劃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要加強水質定期監測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水質可能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科學精準采取應對措施,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渠清水永續北上”。
防洪衛民,生態惠民,河南在黃河之畔建起綠色廊道長城。24日下午,黃潤秋來到開封黃河堤防,了解黃河防洪工程生態化建設有關情況。黃潤秋對河南省統籌防洪安全和群眾生態需求,開展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的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實現治河與惠民的雙贏是加強黃河流域保護與發展的應有之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統籌黃河流域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加強生態廊道統籌謀劃,因地制宜發揮各段生態資源特色,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建設一條安全廊道、生態廊道、人文廊道。
推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是改善秋冬季空氣質量狀況、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為確保改造地區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生態環境部10月以來派出189個監督幫扶工作組,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就清潔取暖措施落實和群眾溫暖過冬情況開展調研排查。24日晚,黃潤秋來到安陽市林州市姚村鎮史家河村,慰問幫扶工作人員并隨機入戶察看取暖設備運行情況。黃潤秋詳細詢問同志們的工作情況及安排,與大家親切交談。正值新年即將來臨之際,黃潤秋代表部領導班子,向所有奮戰在清潔取暖保障一線的工作人員致以親切的問候。黃潤秋強調,推進清潔取暖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實事。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確保群眾溫暖過冬,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要有力回應民生關切,重點關注老年人家庭的取暖情況,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反饋,有效滿足群眾需求。時值隆冬,天寒地凍,大家要注意健康和安全,落實好防疫要求,健康平安愉悅地迎來新的一年。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雪后的紅旗渠銀裝素裹。25日一早,黃潤秋趕赴紅旗渠紀念館,實地參觀青年洞,學習感悟紅旗渠精神。紅旗渠是黨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巖上的一座豐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征。黃潤秋指出,半個世紀前,林縣的十萬開山者絕壁穿石,“摳”出來一渠清水,既解決了生產生活用水問題,也形成了人水和諧、山清水秀的生態體系。要學習傳承紅旗渠精神, 以偉大精神支撐偉大事業,以科學系統謀劃、敢拼敢想敢干的工作熱情,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要加強調查研究和分析比對,摸清紅旗渠水質變化規律,加強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確保一渠清水繞太行。
河南省副省長劉玉江陪同調研。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張波參加調研。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同志參加相關調研。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執法局,河南省生態環境廳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調研。鄭州市政府、開封市及安陽市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相關調研。